多指的沟通:让Windows感受触摸
北京时间10月29日消息,宝威科技网讯,命令行时代,命令“敲”给计算机“执行”。而随着微软将鼠标引入图形用户界面(GUI),要做什么指给电脑“看”,人机交互的复杂度大大降低。
触摸的机遇
时至今日,键盘、鼠标仍是最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,这种交互方式对桌面有着天然的依赖性。随着PC进入而立之年,它开始进入下一个重大发展机遇——从GUI向自然用户界面(NUI)过渡,人机可使用更自然的语音、图像等方式交互。除了这些,手势与动作同样是人类交互的重要方式,特别是以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,提供输入各种命令信息的空间非常有限,直接与之接触的手指不仅要输入文字,更要发出各种操作指令,完全使用按键实现这些功能是不大可能的。然而由于外形尺寸以及使用模式的限制,这些设备的位置信息输入十分困难,触摸则从之前的备用方案走向前台,迎来大发展的机遇。
触摸直接连通人的感知系统,比键盘鼠标更符合操作习惯,因而随着相应硬件技术的成熟,触摸板与触摸屏逐步出现在PC上,Windows操作系统内部,也嵌入了对触摸的支持能力。
作为以光标定位工作为中心的鼠标的延伸,早期的触摸技术更为强调定位的精度,因此主要操作是移动。但是,在以iPhone为代表的小屏幕上,操作幅度是以图标为单位的,对定位精度的要求远没在PC上高。而同样由于空间限制,与设备直接接触的手,需要表达更多的信息,多点触摸技术应运而生,它带来了手势的概念。
局限与发展
小屏成功催生了多点触摸技术在大屏上的应用,然而随着尺寸增大,触摸屏的成本快速提高,大范围的操作所带来的疲劳,也令触摸的意义大打折扣。更重要的是,在PC上,传统的高精度光标定位仍是最主流和有效的方式,触摸难以满足这个要求。
什么设备可以整合多点触摸与鼠标这两种操作方式呢?过去的答案是触摸板,而今天,更好的方式是具有触摸功能的鼠标。
虽然鼠标首先要满足使用需求,而不是为了触摸。正是基于这种理念,微软Touch Mouse首先作为鼠标而存在,它采用蓝影定位技术、配备超小无线发射器。
挑战触感
一只手有5根手指,Touch Mouse针对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,分配了不同的工作,让操作便利性最大化。为了实现这样创新型的触摸功能,微软先后设计了5种不同的原型,实现多点触摸的原理也不尽相同。最后基于电容传感网络的Cap Mouse方案脱颖而出,成为今天面世的Touch Mouse。
不同的触摸意义
手势动作识别和使用便利舒适性,是Touch Mouse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。同为动作识别,手持设备仅需关心触摸操作本身即可,所有的触碰都是有操作意义的,设备会立即做出响应。但对鼠标就完全不同了,Touch Mouse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二合一的设备,无论是鼠标操作还是触控操作,甚至只是将手放在那里,都要触摸到其表面,而用户意图究竟是什么,全有赖于鼠标的智能模式识别能力。
滚动、缩放、旋转、翻页是最常见的手势功能,而Touch Mouse完全突破了这个条框。滚动功能仅需要单指实现,缩放功能也很简单——左手键盘Ctrl配合右手滚动,无需多点触摸技术。
功能与外观设计
与Windows 7深度结合的Touch Mouse定义了截然不同的单指、双指、三指触摸功能,除了标准的左右键点击功能之外,它赋予了最不灵活的拇指以单点翻页功能,拇指原位划动取代了原先鼠标侧面的对应功能键;单指为窗口内操作,实现水平、垂直和极速滚动功能。该鼠标的双指操作被定义为窗口操作,上下为最大化最小化,而左右为Windows 7特有的左右半屏窗口对齐。三指的操作是全新的桌面即时查看功能,可令所有窗口并排显示。要想体验Touch Mouse的多点触摸功能,可以到touchmouse.ms-hardware.com进行在线的“试用”,体验到虚拟的多点触摸应用。
为多点触摸优化设计的Touch Mouse外观非常特别,表面平整而有一定弧度,手指在任何位置操作都可保持一致的手感。同时为了增强定位手感,其表面“×”、“?”相间的电容传感网络用触感反馈移动距离信息给用户。其拱起的背部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优化夹角,两侧拇指与小指握持鼠标位置表面的感受与鼠标表面截然不同,带给用户最佳触感。
触摸未来
Touch Mouse仅仅是一个开端,经过两年的研制,它已经具有和Windows 7紧密结合的能力,而随着Windows 8的到来,多点触摸将变为越来越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。借助软硬件合一的优势,微软所定义的多点触摸,将更多地结合鼠标、屏幕及触摸板的手势操作,也预示着全新的NUI时代来临。